客服服务
这项技术是基于络合物从含有钙离子和铝离子的集团中选择出来的离子形成不溶性结晶体。当应用在一个完全潮湿的混凝土表面上时,活性成分与各种混凝土矿物质反应,其结果将所有的裂缝、漏洞和宽度在500微米以上的空隙全部填满。这种结晶体不断增长,最后将深入混凝土的内部,可能会穿透整个混凝土的结构。
这个反应的发生非常复杂,可用如下理论解释。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络合物与氢氧化钙及混凝土中的各种金属氧化物和盐反应,这些反应的结果就是,形成了能结合不同量水的连接物和更多的不溶性结晶体。
由于氢氧化钙的消耗,水泥的水化作用将比一般情况下的要扩展得更远。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中的水泥只有25%水化。由于体积的增长,胶体会产生裂痕,因而又可使更多水分进入,与未水化的水泥结合。这个过程的产生又会使体积进一步增大,因而较大的毛细管会缩小甚至完全密封以至水分子无法通过。
由于存在大量的极性集团,可将结晶体视为圆形外壳,因此形容它为具有二次活化的水泥。由于立体的原因,这些晶体在外部是带正电而在中心是带负电的。由于晶体有一定的尺寸,水分子可能强行穿过外壳与带负电的原子(一般是氧原子)连接紧密,而这就会削弱氢键(范德华键)。而在自由的带电粒子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大,晶体在表面上就会带更多正电,水分子由于偶极距比较大就会结合在外壳的外表面因而使晶体的体积有相当大的增加。
这个反应不仅发生在混凝土的表面或者是直接相邻的区域,也可以在混凝土内部结构进行。渗透的深度和时间因素首先是由潮湿度和混凝土的成分决定的。此外,也依赖于混凝土的物理性质,比如水泥含量、密度和捣实程度。
结晶反应向混凝土内延伸是由于渗透作用、布朗运动和干粒子反应三个独立因素和相互结合造成的。当应用了慈泓产品时,混凝土的化学势就发生变化。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化学物质和由此产生的化学反应都趋于由盐浓度(化学势)高的区域向盐浓度低的区域进行,直到化学势在整个混凝土结构内达到均匀一致。
虽然这些结晶体的形成是水泥重新活化的结果,但是它们最后堵塞了水可以通过的毛细管体系而仍能令气体通过,也允许在结晶过程中放出的水分蒸发。如果隔绝水分,反应就会停止,直至下次出现潮湿现象时,而这期间剩余的毛细管就继续吸收水分,反复这一过程,所有的毛细管都会被缩小以至堵塞。至关重要的是在再活化和水化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20年来的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建筑物的结合处,在200mm或更厚的钢筋混凝土中也能防渗水并能承受3Mpa以上的压力。
天气和霜冻对建筑物的裂缝、裂痕、老化的影响可以用使用此产品避免或减少,这个方法的成本很低却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其价值是难以衡量的。